卢勤:从小多看科普书
发布时间:2015-10-21 17:03:46


我的忠告:

从小学、初中,就让孩子多看科普书,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。

我的记忆:

不少家长考虑,如今学文的大学生找工作难,很想诱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。可具体该怎么做呢?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家长讲,他在这方面的做法,就是多让孩子读科普书。这位家长写道:

我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推荐科普书。我除了给孩子订了《我们爱科学》、《少年科学》等杂志外,还给他借来了《物理世界奇遇记》、《从一到无穷大》、《太阳元素的发现》等,还有我自己的《低温世界》。孩子非常喜爱,特别是《太阳元素的发现》,书不厚,那天晚上一直看完后才睡觉。

今年春节,孩子从大学放假回家,在闲谈中他对我说:爸爸,要不是那个时候看了《物理世界奇遇记》,还有你那本《低温世界》,我恐怕现在也不会搞什么超导的研究。可见,当时给孩子推荐科普书的做法确实起了作用。

这个孩子,是由读科普书引发了对物理(超导)的兴趣。而下面这个孩子,正是因小时候读科普书,引发了对数学的兴趣。他说:

摆在桌子上的一本新版的《数学花园漫游记》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。我从小对数学挺感兴趣,喜欢读数学书。但当时家里比较穷,也想不到买什么书。一本《数学花园漫游记》是从何而来,我已经记不得了。但是我清晰地记得,当我翻开书,读到第一章数学问题时,我被那个如何估计池塘中的鱼数的问题深深迷住了。它与我所知的数学大不相同,于是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心读完了这本书。我真的好像一个第一次被带入花园的孩子,新鲜的景物令我目不暇接,每一个新的地方都显示出它的非凡与美妙。那是一次深深的震撼,或许是我第一次从心里觉得这个叫做数学的东西真是有趣啊!

我从四年级时开始参加小学数学竞赛,五年级获得过北京市迎春杯竞赛的一等奖。但说实在话,参加竞赛可以提高我的数学水平,让我体会到解难题的乐趣,但却很难激发我对数学本身的兴趣。那时做过的竞赛题现在几乎一道也记不得了,而《数学花园漫游记》中那些有趣的问题还在我心中;那时获各种奖励的兴奋早已化为乌有,而看《数学花园漫游记》时的新奇与惊讶就仿佛在昨天一样。说一本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许过分了些,我是否会像现在这样学习数学,就很难说了。

这个孩子说,这本书中包含了不少高深的数学,尤其是与信息科学相关的数学,如:拓扑学基本常识、一点图论、博弈论初步(在当时看来,这是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与难以捉摸的东西)、无穷浅论、简单的数理逻辑等,它们虽然本身很是高级,但经马希文教授的手写来,却可以让孩子领会到其中的真谛。马教授对于写作的内容一定是精挑细选过的,给低年级小朋友讲真正有趣味而且有意义的数学,这些内容或许是最合适的。

数学不仅是一门美的学问,它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。这本书在写作时尤其注意这一点,所举的例子都放在实际生活中,甚至有模型可参考。这样写突出了数学是一些具体的东西,其抽象性只是表象而已。如果学了数学就只会侃侃谈空洞的逻辑,那他学到的数学恐怕也只是一堆废品。而真正能学数学的人,必是为其美妙所吸引的人。实际上,大凡有广泛应用的数学,也必是属于数学中美的部分。

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,课本上的数学对于一部分较好的同学,总是显得简单,而且甚是乏味。只学习这样的数学,到底能培养出多高的数学修养,本人有很大的疑问。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,多看点课外的东西,绝对是必要的。数学本身是困难的,缺乏兴趣就很难在这条路上走远,所以读些可以振奋人心的东西,无论是对于理解数学还是学习数学,都有无尽的好处。数学是人人都要下工夫的科目,但具体到一个人在他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到多少数学知识很难说,就更别提数学技巧了。学数学更重要的是学到点数学的思想,思维科学化了,对想什么问题都有帮助;当然要能使自己带一点数学的气质就更好了。这一切绝不是读课本做习题就可以的。

这个孩子说,几年前他和他的一位好朋友(也在北京大学读书)把这本书当作宝贝,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;前些天,当他把新版的《数学花园漫游记》带回宿舍后,却没有想到室友们也会对它产生兴趣,一位同学连夜打着手电把它看完,连声说:要是科普书都能写得这么棒就好了。

我的思考:

兴趣、爱好,有先天的一面,可也有后天培养的一面。所以,要想让孩子对自然科学有兴趣,就要设法多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信息。请注意,这是家长的一种主观努力,而不是说家里或周边环境原来就有这样的信息。

 
首页 转发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