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阅读常见疑问解答
发布时间:2020-03-16 11:42:32


[Q] 什么是亲子共读? 
[A] 当「绘本‧小孩‧大人」三者同在时,它们可以说是维持了一个紧密的「三边关系」。它们互为桥梁。透过绘本,大人与小孩得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;而如果没有大人,小孩就无福欣赏到绘本的全貌;至于对大人而言,绘本则又是大人进入儿童世界的一把钥匙。
   
由此可见,在三边关系中,它们各有各的角色。孩子是绘本的主人,绘本是大人与小孩间的互动媒介,而大人则是将绘本内容讲述给孩子听,使孩子得以感受到绘本生命的「传递者」。
 
这样的传递角色,在三边关系中,可谓举足轻重。因为,如果没有大人的点化,绘本充其量只是一个无声的图画世界而已。然而,如果大人能为之注入声 音,并融入自己的感情为孩子诠释此书精神,那孩子不仅可以「听」到故事的具体声音,同时,也可以在图与文的合奏下,浸身在一个快乐的阅读经验当中。
 
这快乐的阅读经验,包括他们可以用最自然、最符合其特性的方法参与阅读,并在其中体验到文学与艺术之美。而大人温暖的声音、以及在故事进行时的生 动表情,无疑地,也都会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安定和满足。也难怪,孩子们总喜欢窝在大人的身边,要求大人为他们讲述一本又一本的绘本。
   
对大人而言,与孩子共读绘本,除了可以和孩子共享温馨时刻,并增添互动外,藉由绘本,使自己更加了解孩子,并唤醒自己的内在小孩、以及学会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,则都是大人始料未及的收获。
    
绘本的烂漫乐章,就等着大人来弹奏。在想到孩子的期盼眼神、和大人的「另类成长」时,我们「何乐而不为」呢?
 
[Q]要怎么唸故事给孩子听? 
[A]与孩子共读绘本,固然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和延伸活动,但是,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以「传递作品」为主,那幺,若要让小读者完整地欣赏到作品的全貌,身为「传递者」的大人,就必须要有清楚的定位和方法才行。
   
在共读过程中,绘本就好似由作曲家完成的「乐谱」一样,它必须透过大人声音的「弹奏」,才能展现、流泻出其真正的生命。所以说,对一个无法自行阅读文字的孩子而言,美好的绘本若是没有大人在一旁为之「演奏」,孩子就不可能领受到其中的缤纷了。
 
在认清了自己是「传递者」、「绘本演奏者」的角色后,大人首先要做的,就是「化被动为主动」,找一本自己也很喜欢的绘本,为小孩诵读。很多大人买 书给小孩,却对小孩的书架漠不关心。于是,当孩子央求大人唸书给他们听时,大人就常只是居于被动,甚至,像应付般的草草结束。结果,不仅说的人觉得无趣, 听的人也老是不够满意。
 
如果,在传递之前,大人就能先做「功课」──了解书的内容,甚至,去喜欢一本书──,那幺,我们就可以本着分享,而非应付的心情,和孩子共读。如此一来,不仅效果会变得非凡,「读绘本给孩子听」也会变成是大人、小孩之间的快乐经验。
 
另外,既然身为「传递者」,大人在快乐传递之余,也就有其应该谨守的一些分际。那就是:要「忠于原味」,既不偷工减料,也不加油添醋。毕竟,一个 好的作品,作者都已藉由图和文字,充分表达了他的想法。如果我们不忠实传达,那很有可能就会破坏作者的原意,或是使绘本失去了原有的文学意境。
   
其实,我们只要真心去喜欢一本书,然后,用最自然的情感声音,将它表现出来就好了。当然,由于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,所以,「传递者」也必 须从头到尾,一气呵成地把它唸出来才行。唯有这样,孩子才能掌握到绘本的整体气氛,并渐渐地,在阅读的过程中,学会了专注,以及习得欣赏作品时应有的态度 和方法。
   
强调「原味重现」,是因为小大的目的「仅止于」传达作品。欣赏有原创的文学、音乐、艺术……不是都要完全沉浸在作品里面才过瘾的吗?我们都不希望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干扰,或是作品遭到改动,以至于偏离了作者的原意。
    
欣赏作品和导引孩子创作、思考,是两码子事。就绘本而言,大人在前者所扮演的,是「演奏者」的角色。他必须按照作者所写的音符(文字)忠实弹奏, 并透过自己的声音,诠释出此一「绘本典目」的演奏、情感……等。至于后者,大人就比较像是个「即兴演奏者」了。故事只是个「起音」,他必须透过机智,抓紧 互动,并在互动中演绎出新的曲目,以达其「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」的目的。
  
可见,是「目的」不同,方法才会这幺「大异其趣」的。说故事是一件自由而快乐的事,「戏法人人会变,只是巧妙不同」罢了。
   
又,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进入绘本的世界,那,孩子读图都来不及了,怎幺好再加肢体语言或花招,以「分散」孩子的注意呢?当然,千万别以为小大唸绘本的方式就仅仅只是照本宣科,像块木头一样,这就太小看我们了。
 

[Q] 没有文字的绘本要怎么唸? 
[A]当初作者会舍文字而只就图,道理应该在于语言文字对他来说已属多余,他对自己的图像的描述能力已经有了万全的把握。
    
既然如此,介绍这本书给孩子,如果想要贴近作者的心意,不就是「负责翻书」就好了吗?
    
安静读图,也是一种再美不过的阅读,而且它不受文字「线性阅读」的美制,空间大到使你如脱缰之马。
  
作者要给的是这样的东西、这样的经验,如果大人一拿起书就要说「破」,那就惨了,更何况,这样的作品是没有办法藉由有美的语言说破的。
  
小孩读图的能力本来就比我们强,只要书够好,把主权交给孩子,你就会被孩子的专注表情给震慑住。
   
至于看图编故事,那就是后话了。
 
 
[Q]孩子不喜欢听故事怎么办? 
[A]1.挑对绘本。2.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。3.不强迫。
 
就这样,唸着唸着,鱼儿自会上钩。
 
如果孩子不想听,有时候可能是前述的1、2、3出了问题,或是他暂时不想。
 
孩子暂时不想,就等他。他早晚会「游」过来的,因为,天下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小孩。
 
[Q]孩子要到几岁才适合开始接触绘本? 
[A]小孩接触绘本的年龄,当然有下限。总不能对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,「¥£#!$£±√℅ζθ」地唸绘本吧!?
 
大人真的不要急。要让孩子和绘本「一见锺情」,三岁可能是个颇理想的年龄。因为,这个阶段的小孩对一般语言已经有相当程度 的理解,而且,也累积了一些生活经验,有了一些可资发动想像的素材(想像的基础来自于真实的经验),所以,如果能在此时挑一本与孩子年龄相近的绘本,那他 们就可以与之「一拍即合」了。
 
当然囉!不靠「一见锺情」,那,事先「培养感情」也行。不过,缘份还是很重要的。
 
给孩子一个「书」的环境、让孩子和书(或绘本)有自然接触的机会(包括:大人平日也要看书、大人有空也该陪陪孩子摸书、翻书,或是带孩子去感染一下看书、听故事的气氛……),就这样,日积月累,当孩子三岁前后时,你会发现,曾几何时,他已经变得非常「上道」了。
 
有一些大人,孩子才刚生下来,他就严阵以待,买好了套书要等孩子快快长大。另外,也怕看到父母因为相信那被说得震天价响的「零岁教育」,而拿着绘 本对小BABY进行「催眠」。或是,当孩子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,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就紧紧抱着想要挣脱大人怀抱的小孩,硬要孩子听书、看书。
 
这些强力灌输,跟绘本的本意(自由、开放的阅读),可以说是背道而驰。而且,对小孩而言,可能是压力>快乐。其实,年龄层愈小的小孩,愈需要时间 透过自己的身体去探索、经验,与其急着要小小孩看书,不如先让他们打好基础──痛快地玩、尽情地和这个世界发生互动,然后,从中学习,去发展他们的情感、 认知基础……
 
把嗷嗷待哺的小孩弄成「嗷嗷待捕」,大人岂不罪过?
 
另外,每一本绘本都会有其阅读年龄的下限,也就是说,下限以下的小孩可能无法进入。但好绘本通常是没有年龄上限的,孩子们喜欢的绘本,LKK的大人们也很喜欢啊!
 
 
[Q] 一边讲故事、一边根据书上的内容来问孩子问题,到底好不好? 
[A]如果你唸绘本给孩子听的目的是:要让孩子接触文学、好好欣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全貌,那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定的。
 
用大人熟悉的经验来做比喻,例如「看电影」,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喜欢在看电影时,旁边有个人不断的在讲解或讨论剧情的发展,或是问你画面上出现了什幺东西、那有什幺用途、典故、来源等等,因为我们都知道,这对于「欣赏一部电影」的过程来说,是极大的干扰。大多数的人都会希望能在一气呵成、毫无干扰的状况下,痛快的把电影看完,之后再来进行讨论。
 
将心比心,相信若是大人们能理解这样的感觉,知道自己在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,不喜欢被打断,也不喜欢旁边的杂音,那幺应该就不会在唸故事的时候,不断的去问孩子诸如「上面有几只鸡」、「车子的英文怎幺唸」、「这个是什幺颜色」等等问题了。
 
 
[Q]讲完故事之后,要问一些问题加深孩子对这本书的印象吗? 
[A]当大人用心地为孩子唸完一则绘本故事之后,其实,大人传递文学的任务,就完整达成了。然而,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用心良苦的大人,在掩书之后,还急着在对孩 子提出说明,或是询问。他们深恐孩子没有读出书中的「真正意涵」,另外,也担心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,会有所遗漏或闪失。于是,在快乐的阅读之后,只见大人 紧抓着孩子不放,他们不正在进行大人心中所想的「再教育」,就是不厌其烦地,在对孩子进行「考试」。……
   
这种画蛇添足的作法,对儿童欣赏文学而言,纯属破坏。因为,一本好书,经过了好的传达,其实,就能使孩子沈浸其中,并对内 容有了相当程度的感知。而当故事的余音犹在缭绕,孩子还在其间流连时,如果大人就这样把孩子硬是拉回现实,并要他们与大人进行以「大人观点」为主的对话, 这不仅会打乱了他们欣赏文学时的内在感受,同时也会打坏他们看书、听故事的胃口。
    
大人不妨将心比心。当我们欣赏完一部动人的作品后,我们当下的期望会是什幺?有人或许会想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回味,直到感动全都沈淀了为止;也有人 会想找一个「对味的」亲友,即刻与之分享或讨论。而很明显的,这两种选择都是以「尊重欣赏者的自我感受」为前提。既然大人不喜欢在欣赏作品后,受到干扰或 「考试」,那我们又怎能把这样的行为,加诸于小孩呢?
 
更何况,孩子的阅读、聆听,本来就不是如多数大人所想的,非要「立竿见影」不可。绘本、儿童故事,主要是在为孩子提供一些体验,透过这些体验,孩 子们固然可以了解事理、增加知识,但更重要的是,它还丰富了孩子的感受能力。而对一个稚龄的孩子来说,他的感受总是先于思考,感受唯有经过时日的沈淀,才 有可能化做理解与思维。所以说,除非孩子主动找大人谈论,否则,大人大可以陪着孩子掩卷兴叹一番,或是静待孩子的自然发抒。而与孩子的交谈,则应避免说教 才是。
   
把看书、听故事的主权还给孩子,让孩子可以放心阅读,并在阅读之后,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反刍绘本。如此一来,大人就可以「坐看」那些绘本种子,在孩子的未来生命中,迸裂、发芽、成长了。
    
和小孩共读完一本绘本,我们会避免用大人的方式,去问孩子问题。因为,凡是「上对下」的模式,都会使那屈居下方的,感受到有形、无形的压力。
 
更何况,大人的问题一旦问得不高明,就会「杀」尽了故事风景。
 
考试、教训……是我们教育里永远摆脱不掉的阴影。我们小时如此被对待,明明不喜欢,但等变成大人之后,就都得了「失忆症」,──摇身一变,又是一个问得头头是道的大人了。
 
 
 
 
[Q] 孩子会不会看不懂书里在讲什么? 
[A] 当大人被一本绘本打动时,感动之余,大人最常问的问题便是:「这样深远的内容,小孩看得『懂』吗?以小孩那尚属『资浅』的人生阅历来看,他怎能了解作品背后的那层深意呢?……」
    
大人因为有着这样的急切和不安,所以,一方面会怀疑如此有深度的绘本是否「儿童不宜」,一方面又会想抓住孩子「倾囊相 授」。于是,在共赏完一本书之后,大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对着孩子问一堆问题,或是干脆教导孩子去贴近我们所体会到的那些道理,有时,则想尽办法,在教孩子 「看懂」,我们所看懂的部分。
    
结果,因为大人的「偏见」,使得小孩的「阅读主体性」老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。而阅读绘本,遂又沦为大人「灌输」小孩、「匡正」小孩循大人轨迹行走的工具了。
    
其实,好绘本当前,大人根本无需多虑。孩子自有自的感受和见地,他们「不见得会」(或说「几乎不会」)用大人的方法、角度去看绘本,但不可否认, 他们有超乎大人的敏锐感觉,也有属于「非大人」的一些独特经验,所以,他们自会在作品中捕捉到属于他们的感动,或是大人所看不到的部分。故大人万万不可因 为过度的「自我中心」,而「吹绉一池春水」!
   
小孩阅读,比较在乎「有没有感觉」,有了感觉之后,就可以把内容「放入人生,慢慢体会」。大人则常把「懂不懂」当成是阅读的指标,也因此,会一味地要求孩子要弄懂那些属于大人的脉络。……
   
但想想,我们又何尝懂得孩子那充满玄秘的脉络呢?所以说,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,大人可以为之「演奏」,与之分享,或是向孩子「虚心就教」,但千万别急着要孩子「向大人看齐」!
 
 
[Q]需不需要用英文唸英文绘本给孩子听? 
[A]绘本当红,不知要喜要忧?虽不反对藉绘本来增进英语能力,毕竟,绘本上的文字,都是「最精鍊的语言」。要让孩子接触、认识一种语言(包括母语或新的语言),常唸绘本给孩子听,是最自然、也最亲近孩子的学习方式之一。(不必像大多数的大人那样,要分析句型、强记单字,让学语言成了痛苦的经验。)只是,前提是:小孩必须要有某种程度的「语言基础」才行。否则,岂不成了「鸭仔听雷」?
 
就像你对不及一岁或一岁左右的孩子诵读绘本一样,他不能理解,你偏要他乖乖听讲,这根本就是大人在浪费小孩自由学习的时间,另外,对他,也很可能是一场「疲劳轰炸」!(碎碎唸、碎碎唸、碎碎唸、碎碎念……砰!)
   
双语教学热潮势不可挡。那,就把绘本拿来当作辅助的教材吧!可是,为学龄前的小孩,在此还是想疾声呼吁:「请先让他们用温暖而熟悉的母语享尽绘本 的风光吧!」这个阶段的小孩的学习,不能脱离真实的体验,唯有一些真实的碰撞、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,才有可能跨越现实、发动想像,学习才有可能扎根。给他 一个踏实、饱满的童年,比抢先吞食一个强势的文化要重要得多了。
   
表面上看,小小孩都在「快乐学英语」。但其实,大人看到的,都是很表面的效果。毕竟,孩子吃住在台湾,他们在幼稚园或美语班学来的英语,并不能真 正落实于生活。(除非他回到家,父母都是用英文与之交谈)。这样的学习,很难生根,而且,跟他长大之后的语言学习比起来,还可能是最「事倍功半」的呢!
   
有人或许会说,绘本有图表达情境,孩子看久了,就自然会和耳边的语言兜上,就懂了。其实绘本里的叙述,都还只是生活中语言的一小部分,这极小极小 的部分,实在没有神奇到会让孩子融会贯通,并因而体会到那个陌生语言(或说「那个缺乏生活背景的语言」)的丰满程度。(如果,是他所熟悉的那个语言,当然 就有加深、丰富语言经验的效果!)
 
另外,那些单张的图像,其实也没能把语言所叙述的全貌展现出来,也难怪,孩子顶多顶多,就只能猜对七、八分了。所以说,图像再丰富,也不见得就能和一个陌生的语言起联结作用!
 
所以说,这时就先唸英文给他听,实在是一件过为遥远的事!先打好他的母语基础,就是在打一切的语言基础了。
 
绘本真的很棒,但如果大人误用,小孩就亏大了。
 
 
[Q] 故事CD的妙用? 
[A] 其实,故事CD的主要目的是在「服务大人」,而非服务小孩。小孩「沦落」到要听故事CD,其实是因为大人忙得没有时间陪他们,所以,才会想要藉由机器取代人力的!
   
千万别说:「小孩不也听得很高兴!甚至,像吸毒那样,每天都要一听再听。」没错,当没有其他选择时,小孩通常都是「没虾鱼 也好」的。他们不懂得要求大人应该给他们质地更好的生活,或是为他们打造出更有人性的环境条件。有故事听,就要偷笑了。还计较什么亲情、感情呢?……孩子 的「无力」,于焉可见。
 
但如果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来想,就不难知道,故事CD的「服务」,其实是不尽亲切的。毕竟,机器只是单向的给予。它看不到孩子的眼神,孩子也领受 不到大人说故事时随情节油然而生的表情,而没有人与人的那些互动,听故事也就少了诸多鲜美,这,对好「吃」故事的小孩来说,实在是蛮大的损失。
   
当孩子靠在我们的身边听故事时,我们是用我们的体温环住孩子,再用我们那「有温度的声音」在为他们演奏故事的,这时,孩子才有可能从听故事的历程中,尝到「幸福」的滋味。这一点,故事CD是绝对办不到的!
 
大人还是得抽出时间,亲自陪陪孩子。除非忙死了,再请故事CD代劳吧!
 
 
文章摘自“小大”网站
 
 

首页 转发 分享